客户端
Alternate Text

评论员观察丨跨越山海谋发展——中东欧博览会架起合作“连心桥”

宁波早知道舆论场 2月前 5492 0
扫一扫 手机看帖更方便
编辑帖子 管理


跨越山海谋发展

——中东欧博览会架起合作“连心桥”


5月22日至25日,第四届中国—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浙江宁波举办。这场以“向新、向实、向未来”为主题的国家级盛会,不仅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,更是中欧建交50周年背景下具有特殊意义的主场外交活动。



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源远流长,中东欧博览会则是这一合作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。随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不断深化,经贸合作逐步从商品互通走向产业联动、人文共融,浙江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版图中的分量愈发凸显。


向新而行,科技赋能引领合作升级


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也是本届中东欧博览会最鲜明的特色之一。走进宁波国际会展中心,“数智中东欧展区”无疑是最吸引眼球的亮点。这一首次设立的专题展区面积达1400平方米,汇聚了37家企业的近百项前沿技术和产品,展示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人工智能、机器人技术、通航科技等领域的创新成果。在这里,19台来自中国行业领军企业的高仿真人形机器人进行着迎宾导览、闻香识物等28项“类人”、智慧互动,让参观者切身感受到科技改变生活的无限可能。此外,中东欧国家也带来了令人瞩目的“黑科技”,譬如奥地利的钻石飞机、塞尔维亚的海上安全传感器、斯洛伐克的医疗设备等同台亮相。



向实发力,贸易投资双轮驱动务实合作


以技术交流为纽带,以产业合作为目标,博览会不仅是展示的舞台,更是务实合作的推进器。第四届中东欧博览会坚持“向实”导向,在扩大贸易规模、深化投资合作、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成果,让合作红利惠及更多企业和消费者。商品贸易始终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基石,本届博览会中东欧展区面积达2万平方米,吸引了400多家展商参展,集中展示了8000多种中东欧特色商品。从捷克的啤酒、斯洛文尼亚的蜂蜜到匈牙利的羽绒产品,从波兰牛奶到保加利亚玫瑰制品,这些中东欧好物通过博览会加速进入中国市场。



向未来迈进,唱好协作区扩大朋友圈


值得关注的是,本届博览会创新性地提出了“中东欧+”概念,实现了参展范围的突破性拓展。除14个中东欧国家外,英国、法国、德国、意大利、西班牙等9个欧洲国家的企业首次参展,世界银行、国际贸易中心等国际组织以及赛诺菲、诺华、摩根士丹利等国际知名企业也应邀参会。这一创新举措打破了地理界限,将中东欧博览会的影响力辐射至更广阔的欧洲市场,使其真正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“黄金桥梁”。


宁波作为全国首个中国—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,在推动双边合作中扮演着关键角色。通过打造中东欧特色商品常年馆、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等经贸合作载体,建设中国—中东欧国家海关信息中心、动植物卫生和食品安全联络咨询点等专业平台,宁波已成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“三个首选之地”——双边贸易首选之地、双向投资首选之地和人文交流首选之地。这座城市以其开放包容的胸怀和务实创新的精神,生动诠释了“在宁波,读懂共赢”的深刻内涵。

目前,宁波已与中东欧国家的19个城市建立友好关系,浙江省则与中东欧国家建立了60对友城关系。友城关系为人文交流提供了稳定渠道,不仅是官方往来的平台,更促进了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。2024年,有近3万浙江人赴中东欧旅游访问,同时1.8万中东欧朋友来到浙江,这种“双向奔赴”民间交流,正是双边关系健康发展的生动体现。依托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,多年来持续举办的欢乐春节、龙舟文化节、武术文化节等活动,则有效增进了中东欧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。

跨越山海,共谋发展,中东欧博览会架起了中欧合作的“连心桥”。从博览会的丰硕成果和成功经验中,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未来合作的路径与方向,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双方合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,也承载着更高的期待。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已形成“贸易投资双轮驱动、人文科技两翼齐飞”的良好格局。未来,双方将继续秉持“向新、向实、向未来”的理念,推动合作走深走实,以创新引领合作升级,以务实巩固合作成果,以长远眼光规划合作未来,让合作之树常青,让共赢之路越走越宽广。(评论员陈冰燕)